<ul id="8aumu"></ul>
  • <strike id="8aumu"></strike>
  • <ul id="8aumu"></ul>
   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» 檢驗技術 » 食品理化檢驗技術 » 儀器分析 » 正文

    質量人,不好做,如何干好?

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:2021-12-08
    核心提示:質量是企業的生命。有人曾把公司的質量人比喻成救火隊員,可見,在企業,質量管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。前幾天有個在企業負責質

   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。

     

    有人曾把公司的質量人比喻成救火隊員,可見,在企業,質量管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。

     

    前幾天有個在企業負責質量的朋友抱怨,質量管理真不是好干的!

     

    我很好奇,為什么會有這么深的憤懣?

     

    一問才知道,原來是質量推行遇到了困難,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勇往直前,可其他部門卻跟他玩起了“捉迷藏”。

     

    質量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但是也需要經常談反復談。

     

   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質量就是指產品的質量,尤其是我們在購物消費的時候,通常說的質量都是指一件產品的質量,好還是不好。

     

    但對于企業質量管理來說,遠不止這么簡單。在公司,質量不僅是指產品質量,還有工作質量,還有過程和體系的質量等等。

     

    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歷了由“檢驗”到“預防”,“堵”到“疏”,由質量控制到質量預防的過程。

     

    而產品的質量取決于零缺陷質量文化建設,設計成熟度和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,最終產品質量取決于過程質量,而過程質量取決于工作質量,工作質量最終取決于員工的素質。

     

    就是說,無論是產品質量、服務質量,還是工作質量,歸根結底取決于研制產品、提供服務、進行管理的人的“質量”,這就是零缺陷管理強調的精髓。


    因此,追求質量,要落實到企業每一名員工心中,形成牢固的質量意識;

     

    追求品質,更要注重細節,從小事做起,要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產品質量。

     

    現實中,雖然所有企業都有質量體系認證,都有專門的人搞質量控制,但是總還是頭疼醫頭、腳疼醫腳,重結果輕過程。

     

    可以說是“一邊到處救今天的火,一邊還埋下明天的雷”。

     

    究其原因,是各個崗位的人的質量職責不清,質量責任落實不到位。

     

    本質是人的“質量”問題。

    因此,我們從“華為”可以看到,其發展史首先是一部人力資本變革史。

     

    從華為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的那些里程碑式的大事件:

     

    市場部大辭職、《基本法》建立、NVQ(國家職業資格)任職資格管理體系、集體降薪、七千人集體辭職、輪值CEO等等,無不促成其內部人力的變革,形成了“崗位責任、貢獻產出、價值分配”的人力保障。

     

    這才奠定了華為1996年后引入IBM咨詢推行的IPD、ISC組織流程變革、系統重組、財務四統一和物流變革,克勞士比的零缺陷質量變革等一系列文化,流程和制度變革的成功。


    那么,到底該怎么辦?

     

    需要做到以下幾點:


    一是定職、履職、負責,結果導向,使全體人員都行動起來,保證設計嚴謹、符合性加工;使每個人樹立質量第一的價值觀,注重為客戶需求而奮斗;
     
    二是使真正奮斗者、貢獻者滿意
     
    三是使職務成為一種責任,而不僅是待遇象征,在考核中堅持有績效、有結果,結果面前人人相對公平—職、能、績、利的匹配!

     

    解決好人的“質量”問題,或許我們就不會像今天這樣“一邊救火,一邊埋雷”。

     
    編輯:songjiajie2010

     
    分享:
    關鍵詞: 質量安全
    [ 網刊訂閱 ]  [ 檢驗技術搜索 ]  [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關閉窗口 ] [ 返回頂部 ]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檢驗技術
    點擊排行
    檢驗技術
     
     
    Processed in 0.081 second(s), 13 queries, Memory 0.94 M